Home >> Blog >> 珍珠奶茶 自己做的方式交給你
珍珠奶茶 自己做的方式交給你
這款經典的 boba 奶茶靈感來自我在台灣行走的經歷。每一杯波巴奶茶都有這種標誌性的煉乳風味,與濃縮紅茶完美融合。很多攤位也使用全脂牛奶,所以如果你不喜歡煉乳,全脂牛奶也能讓你品嚐到正宗的台灣波霸奶茶!這種飲料是一種解渴劑,含有大量咖啡因。如果您希望飲料不那麼甜,請在組裝過程中減少紅糖漿或煉乳的用量。沒有番荔枝糖嗎?把它換成紅糖!
原料
2 份_
波巴珍珠
⅓杯水( 75克), 根據需要加上更多
¼杯黑番紅糖( 55克), 或紅糖
¾杯木薯粉( 65克), 加上更多用於除塵
紅糖糖漿
1杯深色番木瓜糖( 220克), 或紅糖
1杯水( 240毫升)
紅茶
2杯水( 480毫升)
6個紅茶包
牛奶混合物
3湯匙一半一半
3湯匙甜煉乳
集會
3杯冰( 450克), 分為
特殊裝備
大開口稻草
營養信息
商店配料
準備
- 製作波巴珍珠:在中高溫下將水和番荔枝糖加入中型平底鍋中。煮至糖溶解,混合物沸騰,3-4分鐘。加入一點木薯粉煮,不斷攪拌,直到光滑。加入一半剩餘的木薯粉,劇烈攪拌直至形成粘稠的麵團。關火,加入剩餘的木薯粉。攪拌直到麵團聚成一個球(在這個階段並不是所有的麵粉都混合在一起)。稍微冷卻一下。
- 把麵團翻到干淨的表面上。揉直到所有的麵粉都混合在一起,麵團變得光滑,如果麵團太粘或太乾,根據需要添加更多的麵粉或水。
- 將麵團分成2份。將麵團捲成約 1/4 英寸(6.35 毫米)厚的細長繩,如果太長,則橫向切成兩半。將繩索切成 ¼ 英寸(6.35 毫米)的碎片。把每一塊滾成一個球,放在一個碗裡,加一點木薯粉。在球上撒上麵粉,以防止它們粘在一起。
- 把一大鍋水燒開。抖掉木薯珍珠中多餘的麵粉,然後加入沸水中。攪拌以分離珍珠,然後將熱量降至中低。慢慢燉,偶爾攪拌,大約20分鐘,直到煮熟。
- 同時,製作紅糖糖漿:將番荔枝糖和水加入小平底鍋中,中火加熱。煮至糖溶解,糖漿稍微減少,5-7 分鐘。將糖漿倒入一個大的耐熱碗中。
- 珍珠煮熟後,瀝乾並用冷水沖洗。將珍珠和紅糖糖漿一起放入碗中,靜置 30-60 分鐘。
- 製作紅茶:在中火鍋中,將水和茶包混合。煮沸,然後將鍋從火上移開,讓茶冷卻至室溫。
- 製作牛奶混合物:在一個小碗或液體量杯中,將一半和一半的甜煉乳攪拌在一起,直到混合。
- 組裝波巴奶茶:在每個玻璃杯底部加入約 ⅓ 杯(80 毫升)波巴珍珠和紅糖糖漿。頂部放 1.5 杯(225 克)冰塊,然後加入 1/2 杯(240 毫升)紅茶和 3 湯匙牛奶混合物。用大口吸管攪拌,然後上桌。
- 享受!
台灣
黑糖
系列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財經
pdt
系列
食材
上午
珍奶必喝
張貼
珍珠奶茶
Classic bubble tea.jpg
珍珠奶茶
別稱 珍奶
珠奶
粉圓奶茶
波霸奶茶
青蛙撞奶
泡泡奶茶
泡泡茶
Bubble tea
Pearl milk tea
Bubble Pearl milk tea
起源地 臺灣
地區 世界各地
全糖約710大卡,半糖約650大卡,少糖約610大卡,微糖約570大卡,無糖約510大卡。 千卡
備註 飲料
珍珠奶茶(英語譯名:Bubble tea),簡稱珍奶,又稱波霸奶茶(Boba milk tea)、泡泡茶(Bubble Tea的直譯),是1980年代起源於臺灣的茶類飲料,為臺灣泡沫紅茶、粉圓茶飲文化中的分支,將粉圓加入奶茶中,另有「珍珠紅(綠)茶」、「珍珠奶綠」等變種,由於口感特殊,所以受到廣大的歡迎與回響,也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飲食之一,並從臺灣流行至世界各地。
目次
1 名稱
2 歷史
2.1 起源
2.2 發展
2.3 進入海外市場
3 文化
4 軼聞
5 材料與製作
6 健康與安全
7 客製化的選擇
8 註釋
9 參見
10 參考資料
11 外部連結
名稱
早期僅有珍珠奶茶一種稱呼。到了約1988年時,臺南市海安路一家叫「草蜢」的小販,取當時女星葉子楣身材的靈感,將珍珠奶茶改稱波霸奶茶[註 1][1]。日後在南臺灣日漸產生波霸指大粉圓、珍珠指小粉圓的說法。隨著南臺灣連鎖店至北部展店,此種分類亦因此漸被部分台灣人接受。
在臺灣以外,亦常見波霸「BOBA」或「Bubble」這名詞。起因是1980年代末到北美洲的台裔新移民仍以「波霸奶茶」作號召[註 2],加州各地因此如雨後春筍般出現「BOBA Tea House」、「BOBA Planet」、「BOBA World」等等茶坊,現時非台裔居民依然滿口「BOBA」或「Bubble」。他們會用英語向櫃檯的服務生說:「Give me latte, and add some BOBA in, please.」(latte是牛奶,加點「波霸」),「波霸」亦已成為粉圓的代名詞[2]。2018年4月,「BOBA」一詞被收入進《牛津英語詞典》的新詞新義[3]。
歷史
起源
2011年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基金會遴選三大百年代表品牌之一:歇腳亭珍珠奶茶
關於珍珠奶茶的起源,有兩家臺灣茶飲業者宣稱自己是發明者,一是源自臺中的春水堂,另一是源自臺南的翰林茶館[4]。
其起源有一說是春水堂商品部茶總監林秀慧於1985年尚為一般店員時,嘗試將粉圓加入奶茶中,成為朋友間的特調私房茶,起初是與熟客分享,後來因為頗受好評,便於1987年正式推出為店內商品。而圓潤具光澤的黑粉圓滾動於奶茶中酷似一粒粒的黑色珍珠,故以「珍珠奶茶」定名,至今成為臺灣國飲。[5]
另一說是由翰林茶館老闆涂宗和於1986年在鴨母寮市場看到小販賣的白色粉圓得到靈感,將買回煮熟的粉圓加入奶茶裡試做,發現口感甚佳,因而發明出第一杯珍珠奶茶,因白色粉圓晶瑩剔透如珍珠而命名「珍珠奶茶」,之後粉圓加上黑糖才改為黑色今貌[6][4];現在門市仍可買到黑、白珍珠兩種茶飲。
為了爭論誰是發明珍珠奶茶,翰林茶館和春水堂曾互相告到臺灣法院[7],經過十年訴訟,最終法院判決珍珠奶茶是新型飲料,非專利商品,雙方皆無法取得專利。[8]不過亦因為這兩家店皆未申請到專利權或商標權,才使得珍珠奶茶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國民飲品。
發展
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指定特色茶飲 珍珠奶茶上桌
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受歡迎的指定特色茶飲 珍珠奶茶舉杯
1980年代中期,泡沫紅茶成為臺灣的流行飲料,並使主打泡沫紅茶等流行型茶飲的飲料店如雨後春筍般林立於臺灣各大都市街頭,此為珍珠奶茶流行的先聲。1990年代前半,珍珠奶茶漸出現於許多茶飲店的菜單。由於泡沫紅茶店是咖啡店在臺灣流行之前,上班族談生意與學生聚會的熱門場所,珍珠奶茶開始廣受學生喜好。接著,在學校附近或補習班密集的商圈、夜市等,逐漸出現珍珠奶茶的攤販。1990年代後期,有業者引進「自動封口機」取代傳統杯蓋,不會發生奶茶從杯蓋溢出的問題,在飲用時才用吸管刺穿塑膠薄膜,方便外帶。許多新的投資業者,如樂立杯、休閒小站、大聯盟、快可立等,採用自動封口機開始拓展連鎖外帶飲料店業務。自此,外帶式的珍珠奶茶店成為主流,也因為連鎖店的參加,商人開始將珍珠奶茶拓展到全世界,成為國際知曉的臺灣飲食之一。
進入海外市場
珍珠奶茶從臺灣打入海外市場,首先的對象是同樣有著類似茶飲文化的漢字文化圈。1990年代,珍珠奶茶登陸香港,臺灣的連鎖手搖飲料店快速地在香港各區開業,譬如休閒小站、快可立等。同期,珍珠奶茶傳入中國大陸,並迅速打響知名度[9],成為最暢銷的飲品之一,在年輕群體中尤為受歡迎。[10]日本則約從2018年起掀起珍珠奶茶的熱潮,但相對於臺灣的平民飲品印象,珍珠奶茶在日本被定位為時尚飲品、且價位較臺灣為高[11][12]。由珍珠奶茶所衍生出來的嚼珍珠(タピる)一詞更榮獲日本2019年,第36屆新語、流行語大賞第四名[13]。而珍珠奶茶在部分國家地區的發展成功,也被認為是臺灣手搖飲料店進軍世界的象徵[14][15],除了日本之外,現今珍珠奶茶也在韓國、東南亞和歐美地區引發風潮。
文化
在台灣,廣義的珍珠奶茶店已經取代以前的泡沫紅茶店,成為茶類清涼飲料店舖總稱的代名詞(包含內用式或外帶式)。通常一般珍珠奶茶店的特色包括琳瑯滿目的菜單、自動封口機等。在中國大陸等地甚至有人認為台灣珍珠奶茶最大的特色就是使用自動封口機封口。當今台灣隨處可見的手搖杯店家,以販賣紅茶、綠茶、水果茶等各式平價飲料為主,其根源亦可追溯自早期的泡沫紅茶與珍珠奶茶。
2004年,台灣陳水扁政府提出對美國三項軍購案,由於社會上存在疑慮,當時國防部甚至推出文宣,由常四偉少將帶頭喊出「一天少喝一杯珍珠奶茶」的口號,顯見珍珠奶茶在台灣的獨特地位。
軼聞
日本來台發展藝人三原慧悟因酷愛喝台灣的珍珠奶茶,在其2018年11月台北花博舞蝶館的演唱會中,創下680公升「最大杯珍珠奶茶」的金氏世界紀錄[16][17]。
材料與製作
台灣早期的珍珠奶茶誕生於泡沫紅茶店,多半強調奶茶必須新鮮現搖。自從連鎖式珍珠奶茶出現後,為了口味管理與加快供給的速度,不少連鎖店改用事先調好的濃縮奶茶,由總店管理的廠房生產,以奶茶粉或奶茶濃縮液的形式發送到連鎖店,在店內加水稀釋即可成為基本的奶茶,再依照客人的需要另外加入奶精及其他調料。
健康與安全
奶茶採用的奶精種類,包括液狀、粉狀等,台灣珍珠奶茶一般採用粉狀奶精但也有採用鮮奶(紅茶拿鐵),由於粉狀奶精熱量較高,且木薯珍珠也具有極高熱量(一顆約數大卡不等),珍珠奶茶主要是冷飲,但舌頭在品嚐冷飲時會因為低溫的麻痺對味道較不敏感,所以冷飲要比熱飲加入大量糖分,才可以來帶出相同程度的甜味。一杯500cc珍珠奶茶的熱量約700大卡,相當於一個普通排骨便當的熱量[18],對於致力於減輕體重的人們,不宜經常飲用。
奶茶中常使用高果糖糖漿,喝多容易有糖尿病、脂肪肝[19] [20]。
2011年台灣塑化劑事件
主條目:珍珠奶茶的塑化劑事件
客製化的選擇
一杯在CoCo都可買到的布丁奶茶
在台灣,珍珠奶茶是具有相當的自主性的,而珍珠奶茶店通常也以複合式經營,不單只提供紅茶、綠茶、奶茶、咖啡等飲料,還有各式各樣能代表各店特色的「特調飲料」,而一些常客也會創造出自己專屬的口味。
青蛙奶茶
Tango-nosources.svg
此章節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3年11月12日)
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珍珠奶茶" — 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青蛙包二奶」又稱「青蛙奶茶」,源自於台灣,類似於珍珠奶茶。創始店位於台灣大學大一女美食廣場。
「青蛙」是指俗稱的粉圓(因其形類似青蛙卵),「包二奶」是指用鮮奶及煉乳做為調味。粉圓與珍珠奶茶所用的略不同,需特別調製,炒糖後再用黑糖加甘蔗熬煮,而鮮奶則可用瑞穗鮮奶、林鳳營鮮奶等。此外,還可選擇青蛙包一奶、包花生、紅豆、綠豆、愛玉、蘆薈,甚至還有包咖啡、可樂和椰子汁等。
廣受台灣青年學生喜好的類似飲料還有臺北市公館的青蛙撞奶。
在中國大陸,「包二奶」被官方認為是違反道德的行為,某家曾在2007年1月1日開業於上海的青蛙包二奶奶茶店,被上海虹口的市工商局認為該店使用包二奶做廣告的行為違反社會良好風尚,涉嫌違反《廣告法》,責令整改或停業[21]。
註釋
「波霸」一詞,最早出現在1990年的香港演藝圈,形容上圍豐滿的女明星,隨後經由港台傳媒的報導引進台灣,並在1991年的臺灣,尤其是在高雄帶動起取名為「波霸」的熱潮,順勢而起的這種飲料名稱便是當時的產物之一。基本上不能排除這家「草蜢」是最早起源,但取名為「波霸」熱潮尚未出現前,此名稱是無法確立下來的,故時間上必須往後修正。詳見本條目討論頁說明。
此香港報紙對年份的描述有誤,「波霸奶茶」出現在臺灣市面上較可信的年份是在1991年,並非1980年代末。
參見
臺灣戰後時期發明與發現列表
臺灣小吃
臺灣料理
台灣飲食
臺灣茶文化
臺灣茶
奶茶聯盟